發(fā)新貼回復(fù)
返回列表1

查看:3026     * 貼子主題:從即墨故城到即墨古城的歷史變遷

靚妹:孤獨的造夢者



積分:1065
注冊:2021-03-23
溝通:
Post By:2025/1/11 14:56:25
[size=4]即墨,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,位于山東省青島市。它因坐落在墨水河之濱而得名,最早的歷史記載可追溯到《戰(zhàn)國策》、《史記》等典籍中,人類文明活動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。即墨古城是即墨地區(qū)的重要文化符號,保存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(chǎn)。古城內(nèi)古建筑林立,街道布局合理,展現(xiàn)了古代城市的獨特風貌。此外,即墨還以即墨老酒聞名遐邇,這種酒歷史悠久,品質(zhì)優(yōu)良,是即墨地區(qū)的一張名片。同時,即墨還擁有獨特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如即墨柳腔等,這些元素共同構(gòu)成了即墨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152140.jpg[/img]
[size=4]一、即墨故城[/size]
[size=4]即墨故城位于山東省平度市古峴鎮(zhèn)大朱毛村一帶,這一地區(qū)在東周至北齊天寶七年的上千年間,始終是膠東半島地區(qū)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。據(jù)《重修平度縣志州志》記載,即墨故城初建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是齊國在萊國之地所建的重要城池。秦代置縣,西漢時又為膠東國治所,東漢時膠東與即墨分治,北齊天保七年(公元556年)裁撤即墨縣,該城逐漸傾圮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288143.jpg[/img]
[size=4]即墨故城分為內(nèi)城和外城,外城東臨小沽河,西近墨水河(此處墨水河為現(xiàn)代名稱,歷史上可能有所變遷),總體呈不規(guī)則長方形,東南缺角。地上部分現(xiàn)僅存東城墻約1100米,夯土版筑,城基寬約30至40米,墻高約4至5米,異常堅固。內(nèi)城位于外城東南部,城墻雖已不存,但已探明的遺跡有建筑群、東西倉、貯貨灣等。[/size]
[size=4]即墨故城遺址不僅包含即墨故城本身,還包括六曲山墓群這一重要組成部分。六曲山墓群位于即墨故城北方約10千米處,東起龍虎山,西至窟窿山,東西綿延15千米,分布在古峴、云山、白沙河三個鎮(zhèn)(街道)的10余個村莊中。墓群中大部分為漢代墓葬,少數(shù)為東周墓葬,是中國留存至今較為罕見的東周、漢代故城與同期墓葬遺存。[/size]
[size=4]二、即墨古城[/size]
[size=4]隋開皇十六年(596年),進行行政區(qū)劃調(diào)整,即墨縣治由即墨故城向東南遷移了40余公里,至現(xiàn)址建城,即今之即墨古城。這一建置也延續(xù)千年,直到清末。即墨古城自建立以來,歷經(jīng)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朝代的變遷,一直是即墨地區(qū)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。古城內(nèi)建筑宏偉,布局合理,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(chǎn)和歷史底蘊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408147.jpg[/img]
[size=4]即墨古城,又稱朱毛城、康王城,是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重要歷史文化遺址。即墨古城始建于春秋時期,是齊國在東部的重要城邑。秦代置縣,隋朝建城,縣治自公元596年遷至現(xiàn)址,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即墨古城曾是膠東國都,是齊國東部有名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,其地位僅次于當時的臨淄。即墨古城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著名典故,如即墨大夫剛直不阿、田單破燕、田橫五百士、郭琇三疏等,這些典故讓即墨古城在史冊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[/size]
[size=4]即墨古城在棚戶區(qū)改造中得以重建,形成了“一城、兩街、十景、十三坊”的整體格局。古城內(nèi)復(fù)建了縣衙、展館、文廟、城隍廟、財神廟、真武廟、牌坊街等公共建筑,展現(xiàn)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(nèi)涵。[/size]
[size=4]三、淮涉河改名[/size]
[size=4]隨著歷史的變遷,即墨故城附近的原墨水河逐漸干涸,不再存在。這使得“即墨”之名與實際情況不符,因為即墨之名原本是因臨近墨水河而得。為了恢復(fù)“即墨城臨墨水”的地理特征,人們將城南一條發(fā)源于馬蘭嶺的無名小河稱作墨水河。這條小河原本并無特別之處,但因其緊鄰即墨古城,且被賦予了“墨水”之名,從而成為了即墨地區(qū)新的標志性河流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570153.jpg[/img]
[size=4]1985年,經(jīng)有關(guān)部門批準,這條原本被稱為淮涉河的小河正式更名為墨水河。這一更名不僅恢復(fù)了即墨地區(qū)“城臨墨水”的地理特征,也進一步鞏固了即墨古城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地位。[/size]
帥哥:商城小民



積分:15045
注冊:2014-04-29
溝通:
Post By:2025/1/11 18:25:00
跟著學點即墨的歷史!
<<上一主題|下一主題>>
返回列表1
Powered by ShuzirenCms © 2003-2025 Shuziren.Com ,All rights reserved.
Processed in 0.01128 second(s)